即时焦点:六尺窄巷,宽在哪儿?
因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而成就的“六尺巷”,是安徽桐城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(资料图片)
这条六尺窄巷,位于桐城市中心,直来直去不过百米,没有胡同那般蜿蜒深邃,也装不下喧嚣嘈杂的商铺门面。青砖黛瓦碎石路,头顶连天香樟树,几乎是它的全部。
但这条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巷子,是被“和”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。它书写了老祖宗礼让和谐、亲仁善邻的哲学思想,记录着中国人面对纷争、反求诸己的人生智慧,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,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。
甚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以“六尺巷”命名的一种调解方法,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之中。
这是5月30日拍摄的六尺巷。新华社记者 陈诺摄
“从小听到大的这个故事,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规矩”
“六尺巷”,有一段动人故事。
《桐城县志略》等史志书记载,清朝康熙年间,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,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。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,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: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
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,主动退让三尺,吴家人深受感动,也退让三尺。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“六尺巷”,从此美名远扬,成为中国人面对纷争、处理纠纷时的一种解题模板、标准答案。
今天,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,随处可见“六尺巷”的影子:街头墙壁上,有六尺巷的漫画;社区楼宇,是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诗句;翻开孩子们的书本,可见“六尺巷”的故事。
一位市民说:“从小听到大的这个故事,不知不觉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规矩。”
“一方先让一步,很多矛盾就能找到解决方案”
位于桐城市某社区的“六尺巷调解工作室”。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
“六尺巷”的智慧,源于解决矛盾,也在矛盾解决中升华。
张耘,张英的十二世孙,如今是桐城六尺巷社区的党总支书记,从事社区工作20多年。祖先的处世智慧,帮助他做通不少矛盾纠纷。
辖区内一家企业多年前破产,厂区年久失修,部分院墙垮塌,周边居民占用厂区内少量土地。后来,该厂区转让给另一家企业,新企业和居民交涉所占土地,但居民拒绝返还。为此,矛盾始终得不到缓解。
张耘邀来企业负责人和居民代表,聊起“祖上家事”。
新企业负责人坦言:“六尺巷的故事让我心生触动,考虑到老百姓动迁不便等实际困难,我们决定对被占土地‘让三尺’。”企业随后遇到空调外机安装干扰居民生活等问题,得到周边居民理解和“后让”,企业顺利开工。
“一方先让一步,很多矛盾就能找到解决方案。”张耘说。
2016年,桐城市人民法院根据“六尺巷”故事精髓,创新推出“六尺巷调解法”,以听、辩、劝、借、让、和“六步”调解群众矛盾。
“借用六尺巷的故事来调解矛盾,激活了当事人心里潜藏的‘礼让’心态。”桐城孔城人民法庭庭长张诚说。
目前,桐城市已建成300余个“六尺巷调解工作室”。短短两年,全市矛盾纠纷减少25%,万人成讼率下降16%;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。
“六尺巷”文化是打开“将心比心”的钥匙
2022年11月,水岭村村两委及工作队在彭庄村民组开展“村民说事会”。受访对象提供
“六尺巷”的智慧,不止于解决矛盾,在社会治理中也开花结果。
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,有一条两公里长的断头路,几代人不管不问,还因此闹过矛盾,导致干群关系紧张。
然而最近,这条路开工了,还有170多位村民捐款。原来,这是在村两委“村民说事会”上说通的。
黄甲镇水岭村党总支书记章生权说,这条路涉及水源地保护、公益林乃至40多家茶园的利益,村干部仔细摸清底数,为每家每户定制补偿方案,会上给大家亮家底、掏心窝子。
因工作做得到位,短短一个月,村民们不但接受了修路决定,一些人还主动提出菜地不要补偿、茶园减少补偿,村民说:“干部为我们想‘三尺’,我们也要回馈‘三尺’。”
这样“你让三尺,我敬三尺”的“村民说事会”,就是拉上党员干部、村民代表一起,有事敞开说、遇事多协商、大事齐心办、成效众人评。
过去一年,桐城各地开了1000多场这样的“说事会”,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,为群众办实事近300件,“六尺巷”文化是打开“将心比心”的钥匙。
现在,“六尺巷”已经从法院的“调解法”,成为桐城市社会治理各领域的“工作法”。“在基层治理方方面面工作中,融入‘六尺巷’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。”桐城市市长刘存磊说,以文化人、润物无声,净化了风气,推动了发展。
“一个吵架一定赢的方法”
六尺巷子,连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,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灵。
这条窄巷,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超过50万名游客前来参观。有人夸它“长”,历史悠久,寄托着深远的思考;有人夸它“宽”,宽和街坊、邻里,装得下纷争、化得了私心。
两千多年前的《论语》说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“六尺巷”,正是中华民族“以和为贵”的精神延续。
从小处说,“六尺巷”里的智慧,教会我们如何处事立身。面对社会利益分化、价值多元、观念多样,键盘侠、路怒症,种种喧闹背后的戾气,需要人们在心里开一条巷子,多些容人、容事、容言的雅量。“六尺巷”里的“和”“让”精神,能帮助我们凝聚共识,寻求最大“公约数”。
往大里说,“六尺巷”里的智慧,包含着解决纷争的“中国方案”。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”“志同道合是伙伴,求同存异也是伙伴”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“六尺巷”为处理越发复杂的国际关系,提供了中国的视角和方案。
近年来,自带流量的“六尺巷”,走出安徽,走向更广阔天地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“六尺巷调解法”现身最高法报告。“六尺巷”的精神,在湖北、广西、山东等地基层政法部门,被应用于解纷实践。
在互联网上,“六尺巷”已成高频热词。有网友赞它内含“海纳百川、有容乃大的开阔胸襟”,有网友称它有“赠人玫瑰、手有余香的处世情怀”,还有网友以它自勉:“心宽不怕巷子窄,行善礼让福自来”,更有智慧的网友称,“让三尺”是“一个吵架一定赢的方法”……
悠远的历史文化中,蕴藏着无穷智慧。当发展的“天际线”不断刷新,谦和的中国人,善于从历史中发现智慧光芒,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提升,串联起一个民族宽厚的“精神线”,开出“枫桥经验”“六尺巷工作法”“冬不拉调解法”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智慧花朵。
从“六尺巷”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智慧,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这是我们的自信之源、力量之源,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。
关键词:
-
即时焦点:六尺窄巷,宽在哪儿?
2023-07-05 -
世界滚动:总投资40.5亿元!甘肃玉门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
2023-07-05 -
每日时讯!组巴萨U40?39岁伊涅斯塔已收到迈阿密国际邀约
2023-07-05 -
优化科技创新环境,为科研人员提供充分激励
2023-07-05 -
国家药监局:加强网售平台监管,坚决打击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|每日资讯
2023-07-05 -
95后毕业返乡:逐梦不必去远方
2023-07-05 -
python学了能干嘛(python有什么用)
2023-07-05 -
媳妇英语怎么写?_媳妇英文怎么写 微动态
2023-07-05 -
润达医疗7月5日盘中涨停|世界观热点
2023-07-05 -
考研上岸率 考研和考编同时上岸怎么选 基本情况讲解
2023-07-05 -
《消失的她》原型曝光:被丈夫推下悬崖,回归后仍被监视不得离婚
2023-07-05 -
全球聚焦:金星就吐槽迪丽热巴走红毯捂胸口言论作出回应,演员需要的是实力
2023-07-05 -
焦点热文: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 陕西镇巴县渔渡镇局地国道和民房被掩埋
2023-07-05 -
【天天热闻】泛亚微透(688386)7月4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27.51万元
2023-07-05 -
今日要闻!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,北京五大城市地标点亮!现场——
2023-07-05 -
以新的视野打量传统文学经典
2023-07-05 -
全球球精选!399元 iQOO无线耳机发布
2023-07-05 -
关注:宜兴市必清水处理剂有限公司
2023-07-05 -
安阳火车站属于哪个区(安阳火车站)
2023-07-05 -
焦点观察:费迪南德:曼联和阿森纳休想签下姆巴佩 不要做梦了
2023-07-05 -
全球关注:法国学者警告:北约东扩已令欧洲付出代价 应阻止其扩张至亚洲
2023-07-04 -
一个好的领导,记住这七个道理就行了
2023-07-04 -
重要天气提示!多预警齐发!未来一周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高温 局地气温可超40℃-今日热议
2023-07-04 -
轻微脑震荡应该怎样样量刑
2023-07-04 -
阿根廷教头梅诺蒂:梅西在迈阿密可以享受足球 希望看到他重返巴萨 焦点速递
2023-07-04 -
苹果手机手势怎么玩 苹果手机手势怎么用?-重点聚焦
2023-07-04 -
天天消息!怎么做沙发套最简单(怎么做沙发套)
2023-07-04 -
演讲稿怎么写模板_演讲稿怎么写
2023-07-04 -
英菲尼迪Q60 Concept在NAIAS亮相前的第一张预告片
2023-07-04 -
快讯:浙江“千项万亿”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6789亿元
2023-07-04
-
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
2021-12-16 -
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“新开发”
2021-12-16 -
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
2021-12-16 -
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
2021-12-16 -
人民财评:提升消费体验,服务同样重要
2021-12-16 -
卫冕?突破?旗手?——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
2021-12-16 -
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“三电”系统、起火燃烧等都可保
2021-12-16 -
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| 第97集《窗外》
2021-12-16 -
基金销售业务违规!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
2021-12-16 -
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——从11月“成绩单”看中国经济走势
2021-12-16